就说自己。网易、相册、以及摄影。(一)

2011-11-15 讲点正事儿

?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standalone="no"?      最近上班会和上坟一样心情沉重。每天坐到座位上第一句话一定要宣布,傻逼忽忽的一天又开始了。原本以为自己可以继续浑浑噩噩的过着日子,但是性子里的不安分上窜下跳,逼着自己要写这么一篇文章整理自己的这半年。这次我要以一个成长型新人的角度,分析我们所作的网易摄影这个项目,分析我所在的网易相册的基础业务、和一些分支业务,分析一个大型上市公司中,每一颗零件所扮演的角色,以及承担的责任,分析在所谓大公司体制中,如何做到那些主观认为不可能的事情。

由于分析的都是眼前的事情,我就不同步发送到任何社交网站中了,就事论事,如果有同事有各种看法,欢迎加入讨论。我们都已成年太久,又大都未成家立业,你愿意和志同道合的朋友改变世界呢,还是继续混日子卖糖水?

大半年前,我借某个机会来到了网易相册,这个时候这里在招聘一个网易摄影的社区运营,本来是用来储备做海外见闻、旅游图库这个方向的,虽然我不喜欢旅游,但毕竟精于摄影,我坦言自己没去过多少地方,也不大喜欢旅游。但我还是被留了下来。我飞快的学习着日常工作,并很快掌握。半年来,这个工作给我的感觉很像我待了四年的湖北大学,很难以教给我什么,一切都需要自己自学。衡量一份工作给人的提高,和促使他创造的价值,远不是早晨几点上班,晚上加班到几点能够衡量的。具体地说,工作半年,我机械运动了半年。

当然,我是一个自学能力非常强的人,机械运动等于体力上的劳累与精神上的松懈,于是我有非常充沛的精力学习一些工作外的知识。虽然我从来都不想成为一个产品经理,但我希望掌握一个产品设计应该有的全部技能。于是我在宏观上了解互联网历史、观察国内外互联网大局,具体里学习原型设计、UI、UE等。随着专业知识的递增,我越来越看出我们所作项目的诸多先天与后天的不足。所谓没吃过兔子还没见过兔子跑么,我看了非常多的优秀兔子,对我们手头这只兔子开始有了更详尽的认识。现在将进入分析。从我参与运营的网易摄影社区说起。more

网易摄影社区

_     舍不得流量,套不着流氓。_

摄影社区,我们已经很久没有在一起看数据了。其实对于这个项目来说,所统计出来的数据又有什么真实意义呢?现在摄影社区有两个主要的流量入口,一个是网易首页(www.163.com),另一个是网易博客首页(blog.163.com),毋须多言,这两个站点的流量之高是众所周知的,而我们的流量变化基本上与这两个网站的推广挂钩。具体些说,门户的浏览者成分已经非常之老化,经过我的调查,与我同一年龄段的上网者几乎不上门户网站,调查十个,十个不上,如果把这个分母调整为一万个,或许会有分子出现。在这样老化的流量面前,我们这个入口带来的流量仅仅是浏览者,几乎不可能转化为用户,而绝不可能带来我们所需求的核心用户。

这里我要说一下博客首页。之前运营经理意图拉博客内域的摄影用户,以关键词搜索了一批用户(2000个)做抽样调查,让我得到一个震惊的数据,这部分账号里,真正是活着的摄影用户在20%内,其他均为SEO机器人等,而这20%的账号里,优质的内容生产者(就是你我这样的有品位的原创作者,那些糟老头子们不算的)又只有不到两成。这揭示着一个悲哀的现状,就是博客纵然比摄影社区起来是一个巨人,但是他也已经衰老的不成样子。

这样的劣质流量,除了KPI,真是屁都做不到。原谅我用这么难听的词汇,这是事实。我这里就事论事,不讨论一个部门在KPI考核之下需要权衡的利弊,我只知道,著名群博客“网不易”的一句slogan,不新鲜毋宁死,不创新毋宁吃屎。这样的劣质流量严重影响了产品和运营对于社区现状的观察,甚至无法得到最真实的数据。

不要骗自己了,放弃都不会,如何有宽广的胸怀,如何有更高的视野?下面要说的就是整个社区的运营理念。我要说,这是web2.0时代的奇葩。

_     带着脚镣跳舞。_

有时候,我羞于说我们的审图政策。如果你非要问起,我只能含糊其辞的说编辑审核。从第一天开始做这个事情,我就觉得我和新浪那群封我账号的人没什么两样。只不过他们提供的服务多,所以对我的伤害也大,我们本来就不坚挺,就谈不上重伤用户了。审图这个制度持续了非常久了,但在我刚加入团队的时候,刚好赶上了一个惊世骇俗的大动作——清理星级拍客。

这个要说一下我们过去的一个用户登记制度1-5级,之后是1-3星。之前无论是由于把关不严也好,为了积累用户也好,尺度很松,星级拍客一大把。可能是担心星级拍客代表了社区的品味,这群很水的星级拍客大大的损害了社区的对外形象。社区居然开展了一次大清洗,将大部分的星级拍客降级、甚至取消星级,踢为5级以下拍客。这是骇人听闻的一件事情,即使是小学生也知道给别人一甜枣又打人一棒槌是多么令人作呕的事情。当然,社区的管理者就是想赶走这批用户,这批给社区带来了无数流量,而他们认为是不健康流量的用户。这一点我后面要延伸出来讲,在这里先说一个简单的方法。按老员工的说法,他们也想过这个方法。那就是“朝三暮四”,这一招不仅仅是哄猴子,而是对于用户的尊重。即,我们不调整任何既的用户等级,取而代之以更高的新用户等级。比如现在最高是三星拍客,我们可以在之上添加1-3月亮或者太阳或者他妈的卫生巾拍客都可以。

这是对用户最起码的尊重,你无论有一千一万个理由,你绝不可以做这样的事情。这个我只能说是跟个人处事的风格有关。这是不理智的行为。多少专业知识,都需要建立在正确的是非观上,仅此而已。

此次重大事件之外,我一直难以认同运营团队的两个政策,一当然就是我深恶痛绝的审图,另外一个,则是处处存在的严格控制,处处想往自己喜欢的方向上引导,形象之就是骑在用户身上一边操用户一边抽嘴巴子还居然问用户爽不爽?你他妈的到是爽不爽?

先说审图,这就是我说傻逼的一天开始了的直接原因。web2.0的奇葩啊。UGC时代的耻辱啊。想到这个事情我无比的激动和难过。首先,我为自己难过,为三个运营难过。运营本来也是很酷的工作,他本来会与商务有相当重合的工作,可以很有创意的把手头有限的资源耍得天花乱坠,但实际上,我们仅仅是编辑而已。每天三四个小时的事件用于看用户上传的上千张组几万张图片。草率的将用户的作品归类到小屋(不会在展区展示,即只能通过好友新鲜事等关系看到)或者展示或者“拍的好”(这个土鳖的名字我之前貌似写过一篇文章骂,这里看情况是否赘述,先按下不表)。为什么说草率呢?这就和袁腾飞说自己在参加高考审卷子的时候,每道题平均三秒钟是一个道理。不是我们想草菅人命,是制度让我们无法尊重大家的劳动成果。每当念及别人辛苦创作或者至少自己用了心思的作品被我无意的关小屋,我就有负罪感。

这三四个小时限制了我们作为一个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我们成了机械。为什么有个词叫机械运动,所有机械运动产生的价值,都可以用机械代替。这就叫机械运动。所以我们所作的事情,低效,不值得,而且很容易产生反作用力。再说我们的严格控制。我们运营的传统——各种严格控制存在于社区的每一个角落,从展区,到小镇,甚至到用户创建地点审核中。这是我非常反感的一件事,从一个用户的角度。有次同事曾问起,在什么情况下我会玩自己的社区?我思考了一个下午,恍然发现,如果它不这么封闭,不这么像共产党一样惹人厌,不到处管制,我可能就会开开心心的玩这个社区了。

我根本不在乎这个社区里有多少傻逼,别个的社区又有多少高端玩家。正如我们生活的这个中国到处都是神经病,你稍微正常点就有无数人跳出来骂你是神经病一样,日子该过还不是得过?但是你为什么非要跑到神经病的地盘上跟别人战斗呢?这就是一个把神经病不停的推送到你面前的一个机制——展区,在后面我将详细的叙述展区的各种后患。

我们在一个新的功能——小镇中,继续着这样的风格。如果你手头有为数不多而又平均质量较低的活跃用户,你应该如何引导他们使用一项新功能?我想即使你想出了四十种方法,你也断然不会想到严格控制申请口径,限制创建者数量之外又严格限制参与者数量,使用无比蹩脚的邀请码制度吧。这真是又一个恐怖的决定。运营创建了十个左右的官方小镇,然后开始拉内外域用户来玩我们的小镇——什么?你没听错,相信你的耳朵,是拉,是求高质量的用户来玩。这真是又一项伟大的决定。一方面设了非常高的门槛,另一方面去求别人来玩我们的小镇,这会给你带来优越感吗?如果你是用户你会觉得有优越感吗?这是豆瓣的新内测功能,还是暗黑破坏神的邀请码?除了莫名其妙,我想你不会有第二种感觉。

这么多的门槛,让人每走一步都会觉得备感疲惫,如果你没有展区也就罢了,可是偏偏有,有展区的情况下,一个新用户发图却是要默认经过审核才会出现在展区的,如果你礼拜五下午六点之后发了图,要等礼拜一的中午(最快)运营审完图才看到他出现在展区。这对新用户是多么的不友好!

作为一个摄影社区里的新人,我们没有敞开胸怀,兼容并包,我在一个管理者的角度都会觉得我们的管理风格很装逼(纵然我们这些一线运营要多么的表现出和蔼可亲,可是制度上的装逼是个人无法扭转的)。我这样有独立人格个性超强的摄影师断然不会玩这个社区的。

_     内容至上,何来社交_

所有我问过朋友对网易摄影的第一印象就是复杂。连我都会这样认为。看一下我们的广场页,有多长,有多少个模块?这不是一个友好的界面。

说一个故事,我曾经对人人网的界面进行过一次研究,发现他有非常多的模块,很繁杂很不好看。但实际上它没有影响我的使用,因为我作为一个四年校内使用史的老用户,早已无视所有的广告、无用的侧边栏等等。所以我们不能站在设计者的角度甚至老用户的角度来设计这个页面。当然,这里还牵扯到一个问题就是,老化的、既有的交互方式严重的制约了网站页面的改进。这个后面再说。

看一下我们的社区,有一个极度复杂的广场页,也就是通常我们说的首页。其次我们有三个(以前还有更多)的公共栏目。大段的文字,各种浓墨重彩的编辑干预。这些都是再明显不过的web1.0特征。我有时真的非常困惑,我们到底想不想做社区?每次开会的时候提到加强社交的时候,我在想我们都在装糊涂吗?任何一个web2.0的网站,都不会有这么一个广场,这样的人机界面。即使是中国特色的运营引导的新浪微博之流,在第一时间也绝不会把你引导到这样的一个有各种编辑汇总内容的广场上来。

三个极其复杂的公共栏目,在已经持续五年以上的快餐文化背景下,这么铺天盖地的文字还有谁会看吗?移动设备的兴起的确让人能更耐心的阅读大段的文字,可是我们这是web页,跟移动端的发展没有半毛钱关系。更搞人的是,我们自己都几乎分不清这三个公共栏目“影展、人物志、专访”有什么本质的不同,大家只能含含糊糊的说,有的是一个人,有的是几个人。那么仅仅是人数的区别至不至于付出这么大的代价做成误导用户降低体验的三个板块?同时耗费大量运营成本,并且降低了资源利用率,降低了曝光率。

_     前人砍树,后人遭殃_

关于老化的产品设计,和绝大部分交互,这真是灾难一场。我们从来都没有踏踏实实的建设,永远站在废墟之上。从而会有类似复杂的小镇管理后台之类神奇的设计。我从未见过第一版的产品是什么样子,但我基本上能看出他遭透了。因为现在他就糟透了。我们永远不用最流行的交互,不用最流行的UI,我们对称,沉稳,处处显示着和网易门户一样大家闺秀或者大娘水饺一样的富态。之前说过清理低端用户用了残忍的手段。如果说你真要放弃那些低端用户,很简单很简单,不支持IE6就是了。得得得,你又要跟我说KPI。

我们能从搜索功能、小镇用户搜索功能等等,以及令人吃惊的关注用户发新图的那个动态条(新鲜事页啦啦队下面的头像横条)上面看到我们交互的老化。动态实时搜索需要成本较高不做可以,那也不至于绝对匹配搜索吧。小镇pub页的翻页,广场页小镇列表铺开的样式,都很老派,而这显然也是遗祸。之前有机会接收了一些简单的交互设计,因为我软件用的不熟练,纵然想的再好也难以表现出来,但是一些简单的事情我还是做得来的——我问带我的PD,可不可以做的更现代一些(用一些流行的交互),PD说这次不要给开发太大压力了,先不做了吧。开发挺辛苦的,每天加班的就是他们。虽然我是运营,但我依旧会有愧疚感,因为我没有站出来阻止一些设计上的问题,一些方向性的错误。这样我们越辛苦,错的就越偏远。纵然每个人都很辛苦,PD很辛苦,RD很辛苦,甚至我们这群PO都很辛苦,但是大家依旧在跑步机上飞奔,寸步不移。

我最近常在群里说的一句话就是,展区是万恶之源。其实万恶之源的又哪止展区,组图、组图分类、广场,都是万恶之源的某一个源头,他们汇总起来一起,是一个大的毒瘤,如果我们砍掉了这个毒瘤,这个社区也就不复存在了——从零开始。也就是说,我们的社区现在就是一个占据身体70%的毒瘤。只有割掉自身的70%,也就是死过一次,才有活的可能。我不相信大家还天真的希望我们继续着无数小的改动,能让这个社区焕发出青春。大家不愿意起争执,继续拿着工资,听领导的话,每天按时完成任务,甚至超额完成任务,一天一天的过。大家没有任何错。只是没有人想做一款牛逼的产品,一款足以重新定义摄影社区的产品。

_     个人的代价,永远小于集体的代价吧_

这个题目,我想说的就是,互联网公司总有人不停的来,不停的走,无数人无法认同你的价值观的时候,就会选择离开。要把社区割掉肿瘤从新做起,很多人无法承受这个代价吧。程序员无法容忍自己写的无数代码被封存,产品设计无法容忍自己培育起来的功能被封存,而运营也无法容忍自己所作的那么多期专访或者影展被封存。所以最低成本的方法就是受不了的人悄悄的离开,而不是改变。个人的代价,永远小于集体的代价吧。

这一章节算是结束了。我只能说,很多东西,性格使然,这么多年才能锻炼出一个人的性格,无法轻易改变,也无法轻易融合。如我般疯狂、坚定、拿得起放得下;有如彼沉稳、保守、偏执,都是积累的结果。谁也没有对错。只是命运有时候会把合适的人绑在一起,乘上浪潮。

Comments
Write a Comment